每个时代都有勇立潮头、敢于中流击水的创业先锋;每个行业都有甘于平淡、默默坚守的奉献之躯。他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岗位;他没有孤芳自赏的清高,却脚踏实地履行着一名光伏人的神圣职责;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用行动谱写着一曲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
陈璐,这个来自太阳能公司从事技术研发的“高原工匠”有些腼腆,甚至有些羞涩,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话语不多,但眼神中始终闪烁着一种坚毅和果敢。
2008年,大学毕业后学习材料物理专业的他毅然加入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行业,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到技术研发主任工程师,这一干就是12年。
他常说“路在我们的脚下可以延伸长度,但人只有在读书创新中才能增加厚度”,所以无论是紧张的工作期间,还是闲暇的休息时间,他身边常备几本业务书,一有时间就埋进书堆里,孜孜不倦地吸取着书中的营养,给自己充着电,凭着这股不懈的学习劲头,他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2014年,在行业内主流电池产品还是常规单晶电池和常规多晶电池,PERC电池尚未成为主流趋势时,他就开始PERC电池工艺技术的研究。在当时缺乏PERC电池技术资料,配套技术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对PERC电池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攻关。在克服了实验硬件条件差、技术资料缺乏等困难后,经过一年的努力,陆续完成了氧化铝ALD沉积法和PECVD沉积法技术对比、EL检验条件下提高电池产品良品率工艺研究等PERC电池相关核心工艺的研究工作。通过一系列相关技术研究,掌握了PERC电池的制造技术与生产工艺,PERC电池实验片平均效率比同期生产线效率提升1%,并带领技术团队制定出了完整的PERC电池工艺方案。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他不愿停歇自己前进的脚步,不愿成为一个被年代定格化了的人物,而愿与时俱进,在自主研发的路上不断追求更高、更远、更难的目标。
2017年,他带领技术团队再次投入到电池生产线PERC技术升级改造。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一次又一次试验,一次又一次探索,从设备选型分析、到工艺调试、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试生产,确保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相关工作。改造项目于2017年12月顺利实现PERC电池产品下线,改造后单面PERC量产效率21.4%以上,公司成为青海首家掌握单晶PERC电池生产制造工艺并批量生产的企业。
“对待工作要讲究,不能将就!”他说,践行工匠精神就要有一种传承和担当精神,既要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心中有家国情怀,“我要将黄河公司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带领更多的队员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2018年负责进行第三代PERC电池产品开发工作,在第二代双面PERC电池产品上叠加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工艺。2019年进行热氧化与激光SE升级改造项目……
从2008年至今,陈璐用10多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忘我奉献,不断践行着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着一名黄河水电人的担当。
“不忘初心,就要不畏艰难,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主要成果如下:《200MW电池PERC工艺升级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一等奖;《多晶反应离子刻蚀(RIE)制绒技术研究》《Al2O3背面钝化高效电池关键工艺技术开发》《高效低衰减PERC电池和半切组件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热氧化钝化和激光选择性掺杂的PERC电池工艺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基于PERC电池的激光选择性发射极工艺研究》《200MW电池PERC工艺升级关键技术研究》等分别获得了集团公司、黄河公司的奖励。
后记:2020年3月23日,青海省总工会等六家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公布了2019年度10大青海高原工匠名单,西宁太阳能电力公司电池研发部主任工程师陈璐榜上有名。我们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努力学习他们胸怀大局、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主人翁精神,学习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品德,学习他们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团队作风。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积极投入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建设,融合青海省“四种经济形态”“五个示范省”建设再接再厉,再创佳绩。